【纪念抗战胜利·盘锦红色记忆】盘山的三次解放

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激励了盘山人民寻求彻底解放的决心和勇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和广大盘山人民几经磨难,英勇奋战,流血牺牲,终于使这块连年盗匪蜂起、灾害不断、百业凋敝、民不聊生的不毛之地获得新生,盘山县于1948年2月1日获得彻底解放。

微信图片_20251029105208_8_3

盘山第三次解放

1947年6月,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东北战场上,东北民主联军由防御转入进攻。

为了彻底解放全东北,接管好新解放区,中共中央东北局从1946年末到1947年初,从北满各地抽调了大批干部组建了第一批南满工作团。工作团下分6个队,团长马宾(松江省哈东地委书记)。并由王兴华、张堃生、王始庚、何方、项军、高继前等同志组成团领导核心。1947年冬,辽南省委和总团决定,王始庚、张堃生两个队留在东丰县,其余4个队在马宾率领下,奔赴辽南接收新区,通称马宾工作团。王兴华队接收辽中县,何方队接收辽阳县,项军、高继前率两个队接收盘山县。项军、高继前两个队来自北满老区干部20余人,从东丰县翻身农民中选拔的干部40余人。还配给骑兵排1个班的战士15人。装备的武器有冲锋枪5支,短枪30余支,步枪60余支,手榴弹120多颗。

1948年1月,率队来盘山的项军和高继前在盘山、台安交界处的小高力房小住,研究敌情和干部分工。经辽南省委批准,组建中共盘山县工作委员会,项军任书记,高继前任县工委副书记兼县长。成立机关党支部,党支部书记柳景阳,委员王石、王振海。为适应对敌斗争需要,又宣布成立了辽南武装工作总队盘山支队,项军任政委,高继前任支队长。

1948年年初,辽宁各县相继解放。驻守在盘山城内的国民党一个辎重营全部撤走,仅留一个保安团,龟缩在城内。

1948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八八部队”在朱孰生团长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向盘山境内挺进。

2月1日拂晓,我军把整个县城包围得水泄不通。战斗打响了,保安团和保安队的残敌丧魂落魄地向沈阳、锦州方面逃窜。在我军猛烈炮火的追击下,大部分敌军被歼灭,并俘虏280余人。在胜利的进军号声中我军进驻盘山县城,这是盘山县第三次解放,也是彻底解放。

2月初,项军、高继前率队到达盘山城,受到了盘山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根据盘山县解放初期的形势,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具体工作任务:1.恢复经济,改善人民生活;2.打土豪、斗地主、分财产;3.扩军筹粮,支援前线;4.安定社会秩序,巩固民主政权。

刚刚解放的盘山人民由于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遭受残酷剥削和压榨,加之自然灾害,生活极端贫困。人民政府为了迅速摆脱这种困境,立即着手成立了经济委员会,派王玉恒为秘书,主持全面工作,率领工作人员李文章、路宪、赵伦无、张连生、李洪文等昼夜奔波,四处筹划,设法筹集资金,组建工厂企业;动员群众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发动工商界人士,发展地方经济。仅月余时间,即成立了裕兴公司领导下的田庄台造纸厂、盘山镇铁工厂及土产合作社、自来水厂等。渔业、芦苇、晒盐等各业也相继恢复生产。在食盐奇缺的情况下,组织运力,远赴盖平县、复县等地运来大批食盐,分发到各区村。人民群众欢声雷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等歌声响遍城乡。

开辟新区的任务十分繁重,当时全县划分为4个大区,即沙岭区、胡家区、高升区、大洼区。

沙岭区辖:南至田庄台,北至傅家庄,东至高力房,西至榆树台。柳景阳任区工委书记兼区长.胡家区辖:南至盘山县城,北至沟帮子。王振海任区工委书记兼区长。高升区辖:南至高家屯边界,北至新立屯(又名羊肠河),东至刘家、陆家,西与胡家区接壤。赵越任区工委书记兼区长。大洼区辖:南至二界沟,北至盘山河南,东与沙岭区接壤,西至苇塘、盐场。区委书记兼区长先由高继前担任,后由梁群接任。曹兴海任副区长。

当时,全县所有党政工作人员都组成了工作组,深入各村屯开展工作。不久,贫农会、妇女会、儿童团在全县城乡纷纷成立起来,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霸斗争和翻身运动高潮。县城盘山(今双台子区)在贫民会的领导下,先后分了天庆隆、双盛茂等官僚资本家和封建地主开办的商业企业所囤积的粮食和物品。各村屯在工作组、贫农会的领导下,也积极行动起来。

盘山虽然解放了,但斗争形势依然尖锐复杂,土匪和地主武装伺机反扑,妄图颠覆人民政权。

1948年2月,高升片西么村的土改工作组组长邓文奎,把东么、郭家、傅家、后屯等6个村屯的广大农民动员起来,组织农会斗地主、分浮财,先后斗争了12名恶霸地主。1948年2月17日傍晚,恶霸地主刘建武等人,勾结土匪头子李旭东、“陈大巴掌”和“赵三点”闯入贫农李树棠家,绑架了邓文奎。在敌人酷刑折磨下,邓文奎坚贞不屈,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36岁。同日夜,地主潘忠臣、杨国臣等勾结惯匪李百川与混进农会的裴福志合谋,在鸭子场村将土改干部付永贵及其他农会干部绑架。经过密谋,杀害了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宋魁芳和陈立意。

2月18日,类似的事件又在高升片的冯家屯发生了。负责高升、赵家、冯家、陆家、胡里等11个自然屯的工作组组长于喜彬,带领200多名贫雇农在冯家屯开完农民土改会,准备去陆家,刚出屯突然遭到反动地主武装—“红眼队”的袭击,匪首“东山”带领30多名匪徒向群众猛扑过来。群众被匪徒冲散,于喜奋不顾身地坚持与匪徒英勇搏斗,直至壮烈牺牲,年仅19岁。

1948年2月间,沙岭区新建的12个村农会,仅一夜之间就被土匪和地主武装打散了7个。2月21日,县工委书记项军和民主政府县长高继前正在沙岭区政府开会时,被反动武装围困达6个小时之久。后在县骑兵班与区工作队的奋力反击下,方得以脱险。惯匪赵旭东(天胜)、地主赵云峰等在1948年夏秋之间,接连攻打得胜、三道梁子、大荒地、西么子、张家铺等9处农会。这期间,我工作队人员除邓文奎、于喜彬外,还有十七八人惨遭杀害。

反动势力的垂死挣扎,丝毫动摇不了县民主政权和人民群众彻底解放的信念和行动,剿匪、反霸、参军、支前、生产……捷报频传。从1948年7月至12月,在沙岭、胡家、高升、大洼、盘山先后召开了七八次斗争大会,镇压了反把倒算的地主及扰乱治安、破坏土改的土匪30余人,壮大了革命声威,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沙岭区最大的匪首“戴玉”在我方攻心政策感化下,放下武器,自动投诚。在招降会上,由区长柳景阳代表县政府没收了他们的武器,共收缴机枪2挺、步枪17支、手枪5支。

1948年一年中,全县青年积极报名参军的近千人,出战勤担架700多人次,出战勤车200余辆,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这年秋季以后,随着大反攻的节节胜利,盘山县大队也扩充到一个营的兵力。对外番号是辽南独立师309团,团长王石。各区也组建了30-50人的区武装中队,地方治安和社会秩序日趋安定。

1948年10月9日,我东北野战军向锦州发起猛攻,去锦州增援的廖耀湘兵团刚到彰武、黑山地区即被我军堵截。敌部妄图沿台安、盘山向营口方向逃窜,逼近我高升、沙岭一带。为避免遭受不应有的损失,县委、县政府组织县直和区、村主要干部、武工队员编成两个大队,于10月14日向羊圈子区九龙屯转移。10月20日我转移队伍返回盘山高家屯。

东北全境解放后,309团和刚组建的县公安大队紧密配合,在全县境内开展剿匪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土匪的嚣张气焰,保卫了社会治安。与此同时,全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根据形势的发展,经上级批准,正式成立了县委、县政府。县委书记项军,县长高继前,副县长梁群。还配备了县直机关各主要部门的领导,各区区长也做了调整。

从此,盘山县人民彻底解除了封建剥削和压迫,真正成了国家主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金光大道奋勇前进。

信息来源:盘锦市档案馆(中共盘锦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盘锦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