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盘锦红色记忆】盘山事件

微信图片_20251125144840_16_3

1945年9月中旬,中共辽西地委派方受珍、路克夫带领一个连接收盘山,盘山县第一次解放。10月初,成立盘山县民主政府,选举方受珍为县长。建立了盘山县第一支人民武装——县支队。10月中旬,辽西地委派张永利任盘山县委副书记,组建盘山县工作委员会。

盘山县工委和县民主政府领导全县人民摧毁敌伪机构、建立人民政权,消灭日伪残余建立和壮大人民武装,除奸反霸、剿匪安民。建立城厢、田庄台等12个区政府,城厢、沙岭、胡家、大洼4个区工委。解散伪县维持会和地方维持会。将日伪统治时期强迫群众交纳的“义仓”粮分给贫苦群众209149公斤。处决了5名罪大恶极的日本侵略者,逮捕了伪满少将旅长杨子新等10名汉奸,关押在案,准备审判。全县范围内出现前所未有的和平、民主、自由的大好局面,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共产党好。11月初,盘山县工委、民主政府派高升区区长周东亚和归降的伪甜水村村长张海峰,在高升一带收降了土匪高广占(“大云字”)、王岳东(“东洋”)六七十人,改编成一个连,编入县武装支队。这样,县支队共设3个连,一连连长赵守祯、二连连长张雨廷、三连连长高广占。县支队政委由县委副书记张永利兼任。县支队消灭了“长江”等小股土匪,社会秩序稳定。

11月中旬,驻盘山的苏联红军撤离,进驻盘山的一个连驻军调往沈阳,中国共产党在盘山刚刚建立的民主政权政治力量、武装力量处在薄弱时期。11月25日,国民52军占领了锦州地区。27日夜,52军的73团进占沟帮子,盘山危在旦夕。县工委和民主政府按照辽西地委指示,准备撤离盘山,向田庄台转移。此时,县武装支队的一、二连奉命外出执行任务,盘山城内只有由收降的土匪改编的三连和一连的一个排负责防务工作。混入革命队伍的汉奸、地主张海峰与资本家齐云阁、杨宝衡、张冥荚、张润身,杨子新四姨太秦玉舫,降匪高广占等见时机已到,决定发动武装叛乱,张海峰为叛乱头目。11月29日13时,正当县、区干部在县政府开紧急会议时,武装叛乱开始,这就是震惊辽西的“盘山事件”。张海峰一面指挥高广占、李景兰、李景春等土匪占领电话局,一面派人直奔监狱,串通看守监狱的两个叛徒做内应,放跑9名在押的犯人,劫走杨子新,送到“天庆隆”商号大院内,匪徒们全都集结于此,并设下埋伏。

县委副书记张永利得到消息,同组织部部长路克夫紧急商量后,兵分两路,带领一个排的兵力围追逃犯,平息叛乱。正当张永利指挥战士进攻“天庆隆”时,不幸被暗藏在院内的匪徒击中胸部负重伤,战士将其背回县政府驻地。城厢区区长赵乐接着指挥战士与叛匪激战,被匪首高广占开枪击中,壮烈牺牲,年仅20岁。15时许,疯狂的叛匪包围了县政府大院。县长方受珍带病指挥我党政军30余人,坚守县政府大院与叛匪激战,并两次组织人员用担架抬着受伤的县委副书记张永利突围,均未成功。直至夜晚,县长方受珍和组织部部长路克夫率领30余人终于突出重围,撤至城西谷家村,11月30日向田庄台转移。县委副书记张永利因身负重伤未能随突围队伍一起转移,被县政府炊事员刘喜仁背回河南村家中暂时隐蔽。30日当天,叛匪张海峰勾结伪警察王位三,带领匪徒去刘喜仁家把张永利搜出。12月1日,张永利被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壮烈牺牲,年仅31岁。继盘山城内叛乱发生后,高升、大洼、新立、胡家等地也先后发生叛乱。12月2日,大洼区区长赵正在大洼火车站组织分散粮食时牺牲,年仅25岁。

叛匪的武装叛乱得逞后,气焰更加嚣张。匪首张海峰跑到沟帮子向国民党军报功请赏。12月6日午后,又网罗61名地主豪绅和匪徒乘坐轧道车和换坐马车直奔田庄台,妄图把我党政军人员全部消灭。7日拂晓,这伙杂牌武装向田庄台发起进攻,被我驻军10师30团3营击溃,匪首张海峰当场毙命。击溃匪徒后,县长方受珍召开会议,总结突围情况,决定成立两个武工队,保卫政权。12月27日,国民党52军25师向盘山、营口进攻,形势日趋紧张,盘山县党政军人员被迫从田庄台转移到大石桥东的圣水寺一带坚持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