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1月教育领域的舆情风险研判及处置建议

             文  墩墩舆情课工作室

微信图片_20251106144532_6_3

教育资源的分配与社会公平感息息相关,再加上涉大中小幼全年龄段的庞大学生及家长群体,舆情必然呈现多发、高发、频发态势。为帮助圈内读者更好地剖析典型案例,研判潜在风险,新媒体研究院接下来将当月教育领域热点事件为基础研究样本,进行梳理汇总分析,并同步研判下月潜在风险、提出可供参考的应对建议。现将其中关于11月教育领域的舆情风险研判部分概述如下。

延续九月、十月开学季热度,进入十一月后,受期中考试、秋招就业及各类资格考试与升学备考压力叠加等多个不稳定因素关联影响,教育领域舆情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但舆情风险点、敏感点将向学生心理、学术不端等具象化方面转移,同时日常性的校园安全、校园管理、师风师德等问题需持续关注,建议提前做好研判预警与应对准备。

一是秋招就业压力集聚衍生舆情风险需要重点防范。当前正值秋季招聘关键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与社会关注度同步上升,相关舆情风险较为突出。一方面,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焦虑情绪,“秋招难”“就业内卷”等话题持续在网络发酵,将进一步放大公众负面情绪;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在招聘流程规范性、薪资待遇合理性以及就业公平性等方面的问题也容易成为舆论关注焦点,特别是个别企业不当招聘行为容易引发毕业生集中质疑甚至投诉。例如,此前一大学校招中出现“露骨女主播招聘海报”等不当招聘文案,就曾引发舆论争议。与此同时,毕业生遭遇求职诈骗、传销陷阱,或实习期间出现无薪资、加班无补偿、意外事故等权益受损情况,易引发社会各界对就业权益保障的关注,需加以重点防范,建议各高校近期可通过常规工作会议等方式加以内部强调,特别是对入校招聘的各类企业单位,通过签订承诺书等方式对相关企业的招聘文案、校内活动等一系列行为加以提前约制。

二是学术不端高发冲击教育诚信风险需要加强关注。当前正值高校秋季毕业论文答辩、课题结项的集中阶段,学术不端行为进入高发易发期。论文抄袭、数据造假、代写代发等违规行为一经曝光或举报,容易引发对学术风气与科研诚信的舆论质疑。近期,一些高校相继发生学术期刊三次投稿抄袭事件、教师论文抄袭短视频博主等热点舆情,在舆论中已经形成了高敏印象。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央视曝光多起AI代写论文黑工厂事件,较多关联高校教师指导不力、评审机制不严等衍生问题,将进一步加剧社会舆论对学术监管体系有效性的质疑。特别是在当前舆论对教育领域高度敏感的背景下,如果再度出现高校教师或研究生涉及学术不端的典型案例,易被贴上“学术腐败”“教育失信”等标签,损害高等教育公信力。建议各高校按照职责划分,由相关职能部门对内做一次风险提醒和作风强调,切实筑牢相关风险防护墙。

三是校园建筑安全隐患叠加信任风险需要全面排查。近期,长春工程学院食堂吊顶垮塌、湖南邵阳资江学校操场坍塌等事件接连曝光,引发舆论对校园建筑安全与工程质量的广泛质疑。此类问题因为直接关系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很容易诱发公众对“校园工程赶工期”“监管责任缺位”等问题的负面解读与揣测。若后续类似事件继续发生,或相关回应滞后,又或线下工作不力,将进一步加剧公众对基教设施投入、施工标准执行与验收机制等方面的普遍质疑,甚至产生“校园安全失守”的舆论定调,将严重影响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形象。建议按照“主责主办”的工作原则,结合年底相关工作,对内开展一次在建工程项目的针对性自查排查,最大限度避免相关事故发生。

四是校园交通管理短板放大安全风险需要强化导控。近期,一高校在48小时内连续发生两起校内车祸,引发舆论对高校内部交通安全管理的激烈讨论。与此同时,一剧组在一大学取景期间因车辆超速撞死流浪猫,也引发社会对校园内车辆管控及动物保护问题的讨论。这类事件不仅暴露部分高校在校园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如车辆准入审批不严格、行驶监管不到位、限速措施未落实等一系列问题,很容易引发公众对校园整体安全环境的集中担忧。其他学校若存在类似安全隐患,可能会被深挖曝光并引发舆情搭车效应。建议各地以学校为主体,对校内保安、舍管阿姨等第三方社会聘任人员开展一次围绕语言沟通、规则执行、方式方法等方面技巧培训,以避免态度生硬、语言激化而诱发网上舆情。

五是多重压力下心理危机诱发次生风险需要前置干预。当前正值期中考试、毕业论文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叠加秋招竞争、考研备考、考公冲刺等多重压力,学生学业与就业焦虑情绪集中显现,心理健康风险呈现积聚上升态势,防控形势严峻复杂。近期,多地学校相继发生学生轻生等极端个案,引发社会各界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与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的高度关注。此类事件一旦发生,不仅易诱发舆论对校园安全管理和人文关怀机制的质疑,还可能在传播过程中伴生不实信息与情绪化解读,进一步加大舆情引导与处置难度,对校园稳定和家庭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建议进一步发挥校内心理疗愈工作室等机构的专业优势,加大心理辅导讲座、一对一结对帮扶等工作频次,从源头上化解各类潜在风险。

六是校园舆论极端化倾向激化对立风险需要有效引导。近期多起校园热点事件显示,舆论场中对立情绪和极端化倾向有所上升。例如,在一大学内影视剧组撞死流浪猫事件中,支持剧组和支持动物保护的群体对立态势明显,造成舆论互喷互怼等撕裂观感,烈度震荡较为明显;在一大学老师被学生诬陷“刻薄媚男”的讨论中,舆论讨论出现了一些性别对立等偏离苗头。分析认为,此类争议性话题如未得到有效引导,不仅易在网络空间引发激烈论战,还可能激化社会矛盾,甚至发展到线下维权等过激行为,影响校园及社会秩序稳定,需要高度重视舆论引导和情绪疏导工作,防范极端言论扩散升级。建议相关学校进一步加大对敏感议题、争论话题的舆论场风险识别教育,可通过“第二课堂”等方式开展一些知识讲座、话题访谈,帮助广大师生全方面了解这些纷繁复杂形势下的舆论知识,最大限度减少相关舆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