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传统文化浸课堂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部副主任 吴东

微信图片_20230309083228

传统文化浸课堂,要如水中盐、花中蜜,体匿而性存,无痕而有味。


传统文化进课堂与传统文化浸课堂

说传统文化进课堂,好像我们以前的课堂里没有传统文化,它是附加进去的;而传统文化浸课堂,是要把传统文化泡在课堂里。传统文化,它不是语文课之外附加的,不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东西。就语文课而言,最重要的传统文化是祖国语言。汉语汉字是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学好汉语汉字,就是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标明确提出了语文课程的主题和载体形式。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语文课程包括三大主题,即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语言类作品。课标要求这些作品要占到教材的60%到70%。这一规定为教材的编写和语文考试评价的命题,提供了一个基本依据。

微信图片_20230309083652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要注意什么?

1


要避免形式主义

不是把二十四孝的浮雕放到校园里,就叫传统文化教育了;不是穿上汉服行祭祀礼,就叫传统文化教育了;不是在现有的教学内容上叠加新的所谓传统文化的内容,才叫传统文化教育。不是说学语文就不叫传统文化教育。

2

要避免应试主义、填鸭式教育

不是把传统文化列入考试内容就算落实了,那样也许会适得其反。传统文化教育,尤其要注意避免填鸭式的教育。我们要使学生面对传统文化充满了惊奇感和好奇心,而不只是敬畏。要允许学生质疑,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我们一向就有两个对着的传统:一个是创新的传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还有一个就是打击创新的传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允许质疑的传统教育,就是打击创新的那个传统在起作用。

3

要重视学生求知欲

求知欲在我们今天的传统文化教育中,是特别值得重视的。不能把传统文化变成一言堂,变成管住学生的手段。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发生好奇,还应当对传统文化充满感动。

4

要讲继承与创新

继承传统文化,应该看看前人在这些方面都做了哪些探讨和努力。今天在讲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我们的方式方法恐怕也要有所不同。比如,《西游记》你觉得如果发生在现代,这师徒四人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有学生写道:“哎呀,是悟空吗?”“师父你打电话作甚?”“佛祖让我们再取一次经,上次U盘内存不够,没拿到完整的经书,白走一趟,只拿了一个前序和目录,快来快来。咱得接着去。”……这样一写,这个书就变成活的,很有意思了。

微信图片_20230309083700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继承传统文化?

1

要学对

要根据汉语自身的规律去学习汉语,这一点特别重要。为什么要根据汉语自身的特点来学习汉语呢?因为我们不能用西方的语法体系来解释汉语,就像不能用西医来解释中医,否则就会出现很多所谓的语法的特殊现象。

2

要学活

在文化中学习文化,要将文化作为自身的一部分融入血液。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传统文化不等于过去,历史不等于博物馆里的藏品。今天继承昨天的传统文化,是为了做好明天的事,想好后天的事。要培养人们对未来的信心,而不只是对历史的骄傲。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只是给答案,还应该解决现实问题。学习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后退,而是为了前进。

微信图片_20230309083706

微信图片_20230309083712

传统文化浸课堂,要如水中盐、花中蜜,体匿而性存,无痕而有味。而不是说喝一杯水,再吃一把盐,那样的传统文化就麻烦了。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去讲传统文化呢?我们是在2022年的地球村。未来中国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具有中国情怀的世界人,培养世界胸怀的中国人。因此,在讲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本文根据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吴东副主任在“新课标与传统文化教学——中国教师·敬德会讲”上的讲话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微信图片_20230309083717

微信图片_20230309083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