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家单国强点赞画家潘国刚:骏马图腾与时代精神 铁骨裂长风·朱砂铸福魂
(陶凯龙 白高岩)近日,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央视《鉴宝》栏目鉴宝家单国强在京对“华夏福马第一人”、画家潘国刚的骏马系列画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写下《骏马图腾与时代精神,铁骨裂长风·朱砂铸福魂》的艺术评论。
在评论中,单国强写道:在当代中国画坛的万马奔腾中,潘国刚(号墨马豫人)以朱砂为火、铁线为骨,将骏马这一传统母题淬炼成承载民族精神与人类福祉的图腾符号。这位从开封古城走出的军旅画家,以“华夏福马第一人”的独创姿态,在徐悲鸿描绘的骏马图之后,开辟出一条融汇家国情怀、民俗祥瑞与国际表达的崭新艺术通途。
潘国刚,国家一级美术师,华夏福马第一人。现为中国书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分会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书画家楷模人物;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国画创作研究院创作室主任;北京当代中国书画研究会理事;河南开封市汴商联合会书画院院长;北京世纪福马祥云书画院院长;中国嵩山少林书画院特聘院士• 法号(释延骋),浙江临海仙山禅寺书画院院长;河南大学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专职研教,国礼档案库特聘书画家。
潘国刚画马的魂魄,深植于双重生命体验的熔铸。军旅生涯赋予其笔下骏马钢筋铁骨的雄浑气魄——《骏马奔驰保边疆》获“军旅杯”一等奖的凛然风姿,《小白杨,同我守边防》中战马与戍边战士的共生命运,皆涌动着军人特有的血性基因。而数赴蒙古草原“与牧民同吃同住”的写生苦修,更使其突破画室局限:马匹的筋肉结构、奔腾时的气流轨迹、吃草,饮水的松弛动态,皆化作美院深造后《百骏图》中解剖学般精准的爆发力。这种“铁血观察法”,使他的马超越形似,成为民族精神的活性载体。
潘国刚笔下的骏马,每只蹄子都蕴藏着乾坤妙意!看那铁蹄踏处,时而化作金元宝的轮廓,寓意财源滚滚;时而幻作祥云舒展,寄托祥瑞安康;侧观如挺直鼻梁,象征坚毅品格;俯视为蜿蜒事业线,暗喻步步高升。一笔一画,将形与意完美交融,不仅勾勒出马的矫健身姿,更赋予其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景,每一幅画作都是匠心独运的祥瑞图腾,令人拍案叫绝!
潘国刚的艺术历程,在于将骏马从文人意象转化为大众福祉的象征。他敏锐捕捉中国人对“龙马精神”的集体情感,独创朱砂福马体系——以千年辟邪吉色为基底,《马上有福》《四季财马》等系列中,朱砂染福,红鬃烈马踏祥云而来,传统泼墨技法与波普艺术的强烈色彩碰撞,令“福文化”获得震撼的视觉新生。版权登记的《福在眼前》,《五福临门》,《马上有福》等作品,更使福马升华为可流通的文化IP。这种“以俗入雅”的创造性转化,让他的艺术从美术馆走进百姓生活,成为连接精英审美与民间信仰的桥梁。
从“军中一马”到“世界福马”,潘国刚的笔墨足迹构成一部文化外交史诗。其作品化身“国家名片”:邮票从巴黎巡展至纽约,被联合国机构授予“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以梦为马,不负韶华》30米长卷在新加坡拍出86万高价,见证市场对学术的双重认可。尤其意味深长的是“福马外交”三部曲:韩国国会收藏《马上有福》获“韩中文化交流使者”称号;徐悲鸿艺术馆珍藏其画马作品,徐庆平亲授衣钵;蒙古驻华大使馆授其“中蒙文化交流使者”荣誉称号——在徐悲鸿“马”的百年谱系中,潘国刚以福瑞美学完成时代续章。
潘国刚的艺术高度,更在于以笔墨践行兼济天下的士人精神。他将《八骏图》等拍卖所得十余万元无偿捐赠西藏羊八井中学;盘锦爱心助学希望工程公益活动救助现场挥毫筹善款;唐山百米长卷创吉尼斯纪录时担当“扛旗人物”。这种“以艺载道”的担当,使福马不仅是视觉符号,更成为传递温暖的伦理象征——恰如人民大会堂管理局收藏的《五福临门》,朱砂赤色早已超越颜料本质,化作艺术家献给时代的丹心。
文化学者陶凯龙与画家潘国刚交流文化艺术
潘国刚的骏马,是铁线银钩塑就的华夏风骨,是朱砂裂帛点染的众生福祉。当他的《新时代,新征程》被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收藏以及《华夏雄风》被中国书画院珍藏,当福马图腾从黄河之滨驰向华夏大地,这位“墨马豫人”以四十载笔墨征程印证:最传统的吉祥符号,亦能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注解——那马背上承载的,既是开封古城的千年文脉,更是一个民族向世界敞开的温暖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