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头老旱烟的故事

                                       文   陶凯龙


   熟悉东北的人都知道,在很久以前一直流传的东北三大怪,分别是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着水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在那个时代大姑娘小媳妇老太太都喜欢抽旱烟,这也曾经是东北的一大特色。


  而旱烟因为烟叶长得像蛤蟆脑袋因此得名。


  哈摸头烟叶又长又宽,而且较厚实,适合东北的黑土地和气候,生命力强,不娇贵,好侍弄。


  在大集体时代,土地都归生产队,大部分都是自己家开一块生荒地或者房前屋后,借着生地的肥沃土地外加一些农家肥,既高产也好抽。而种烟的大多数是老年人,他们不能干重活,性情也比较稳定,整天呆在地里摆弄,没有一棵杂草,烟无草欺就长得快。

1000

  种烟绝对是一个技术活儿,先要育苗,当烟叶长到两三个小叶,就能够移栽到地里。烟与烟距离在一尺七八元左右,土地肥沃还可以再远一些,不然长不开。哈摸头烟也是有脾气的,栽到地里不能够起垄,一旦伤根就会枯死,烟叶也不能与土壤相接触,否则就会腐烂,所以一旦荒芜长野草就得用手拔,上农家肥以后还要不时的去尖打杈,打杈也不能用手指甲掐,只能用工具剪掉,否则会影响产量和生长。


  据老人们讲,如果看不住尖和杈营养就会被尖和杈吸收,造成烟叶很小。


  临成熟的几日,种烟的人要将破黄豆半儿放在锅里煮烂发酵,然后凉凉一羹勺一羹勺喂在毎一棵烟的根部,过几天就看烟叶上面长出一层黑黄色的黏液体,这就叫做上烟了。如果有条件的人家还可以喂豆油底子用豆油底子喂出来的烟叶老远就能够闻到扑鼻的烟香味。


  晒几日以后,等黏黏的烟有些干了,就可以收割。收割后用草绳子把烟叶面对面夹起来,再把绳子两头固定,用木杆撑在中间晾晒。秋高气爽的季节很容易就能够把烟叶晾干,然后就可以享受抽烟的乐趣。


  记忆中东北老太太的烟袋,是老太太的宝贝,很长一个杆,被老人家磨得铮亮,烟袋锅是铜的,烟嘴是玉的,往往是烟袋杆越长证明年龄和名望越大。抽烟老太太把烟叶子烤的干干的,就在一个用报纸和废纸糊成的小笸箩里一点一点的搓碎,再把粗细不等的梗子挑出来扔掉。


我小时候常常看见邻家的老奶奶抽旱烟的过程,把烟叶捏碎填在烟袋锅里面,用洋火或者泥火盆的炭点燃,要是抽纸烟卷就先把一张纸【可能是报纸或者是学生用过的作业本】撕成长方形均等的条状,再把它卷成卷,填上旱烟叶子,用舌头舔一下把烟卷封上,再用手指头把头拧成一条,把这一条揪下来,点火就吸一口,然后就慢慢坐在炕上吧嗒吧嗒的抽。


在那个年月,抽烟不是老太太的专利,一些大姑娘小媳妇也市场抽上一袋,坐在暖炕上几个人泡上茶,嗑着毛嗑,摸着小牌,偶尔抽上两口也是一个惬意的生活呢!


在当时的战争电影里经常可以看到大地主家的刁蛮婆娘总是瞅着大眼袋,一副凶险的模样,而现实生活中抽烟的绝对是一副潇洒的样子,试想一下,辛苦了大半辈子看着满堂儿孙和幸福的日子,咋能不抽几口呢?既能御寒又能得到口福,何乐而不为呢?


我本人是个不抽烟主张禁烟的人,但是我不讨厌抽烟特别是抽蛤蟆头老旱烟的人,我相信每一只烟背后就有一段故事,而如今却很难看到抽蛤蟆头老旱烟的人,意味着无情的时光埋葬了一些历史和一些人,注定成为遥远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