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故里的千年之争
文 代言
哪吒,是释道儒三教都承认的神。作为佛教的护法神,他主要负责镇压妖魔,保护佛法,他名为那吒俱伐罗、那罗鸠婆等;在道教,哪吒的封号包括中坛元帅、太子元帅、威灵显赫大将军、三坛海会大神等;在儒教,哪吒又是忠孝仁义的化身,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里,他作为伐商之战的先锋大将,全始全终,效忠于周武王,体现出他的忠。龙王水淹陈塘关,他为了保护这一城百姓,为了父母不受牵连,甘愿削肉还母、剔骨还父,与父母撇清关系,体现出哪吒的孝。还有他对妖魔手下留情,对杨戬的兄弟之义,这些都体现出他的仁义。
哪吒大神由来已久,晋代经书《佛所行赞经·第一生品》记载:“毗沙门天王,生那罗鸠婆,一切诸天众,皆悉大欢喜,王今生太子,迦毗罗卫国,一切诸人民,欢喜亦如是。”那罗鸠婆,就是指哪吒。这应是记载哪吒最早的佛经,这本书是昙无谶所译的古印度马鸣的作品,成书于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书中记载的毗沙门天王的儿子那罗鸠婆,应视为哪吒形象早期的记载。所以,哪吒起源于印度佛教。
到了唐朝,记载哪吒的文献资料就更多了。唐代郑綮编撰的笔记小说《开天传信记》载:“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王之子那吒太子也”;《首楞严经义海》记载:“天王太子即那吒之类,辅政统摄,跨握鬼物,护世益人。”;《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记载:“尔时那吒太子,手捧戟……尔时毗沙门孙那吒……那吒天王。”;《大正藏·图像部》记载:“于白毡上画一毗沙门神,其孙那吒天神。”;《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记载:“即拥遣第三子那吒捧行莫离其侧。” 等等。这些记载,加持了哪吒的影响力。
宋元时期,记载哪吒的文献更是不计其数,明清亦是如此。但真正让哪吒在中国名声大振的还是因为古典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的广为流传,尤其是在改编成电视剧以后,更是风靡全球。哪吒无论是在佛教,还是在道教,他都是守护神,正义、英勇,乃天界第一战神。由于宗教及民间对哪吒推崇备至,如今哪吒在中国家喻户晓,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哪吒始于印度佛教,却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同时为中国的道教、儒教所推崇。
随着哪吒的爆红,各地都在争夺哪吒故里的荣誉,近年来愈演愈烈。其中备受争议的有五个地方,安徽蚌埠固镇县、四川宜宾南广镇、四川江油、天津陈塘庄、河南南阳西峡县。这五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说词,安徽蚌埠固镇县,那里有哪吒闹海的神话传说,当地有九道大湾和龙潭,被认为是哪吒闹海的发源地;四川宜宾南广镇,旧称陈塘关,相传李靖在此镇守,哪吒出生于此,当地有哪吒洞和金光洞,被认为是哪吒的故乡;四川江油,江油也有哪吒故里的说法,当地有哪吒出世的陈塘关、哪吒闹海的九湾河等遗迹;天津陈塘庄,《封神演义》 中提到陈塘关,天津陈塘庄被认为是哪吒闹海的地点,当地有哪吒庙和李靖行宫;河南南阳西峡县,西峡县丁河镇有哪吒庙和奎文村,被认为是哪吒的故里。
哪吒起源于印度佛教,哪吒闹海本就是小说家虚构的情节,因此,现实中不存在哪吒闹海的遗迹。哪吒本就是印度佛经里的神,即使闹海也不大可能是中国,为什么不能假设闹的是印度洋?安徽蚌埠固镇县的哪吒闹海传说不可取,应直接否决。哪吒“析骨还父,析肉还母”的行为在宋朝就已经流传。这一情节最初是为了调和佛教思想与儒家伦理之间的冲突。在明代完本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哪吒故事的元叙事范本定型,“闹东海”等情节开始出现。哪吒故事的经典化,在明代达到了一个高峰,《封神演义》将哪吒塑造为灵珠子转世,进一步强化了其道教背景。
无论是《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还是《封神演义》《西游记》,那都是中国人写的,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扬道抑佛,最终哪吒成了道教的神,而道教又是中国本土宗教,因此哪吒被彻底中国化。如“三坛海会大神”就是道教封号。三坛指的是天、地、水三坛界,海会象征着拥有大海般无穷的力量。
关于哪吒故里的争议,持续了一千多年。直到近年来才基本确定,其为四川宜宾。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宜宾“中国哪吒文化之乡”的荣誉,该协会为官方体制内协会,在授予宜宾“中国哪吒文化之乡”的荣誉前,是经过专家组反复考察、讨论,并最终确认的结果,更具权威性。
曾有台湾同胞到四川宜宾追寻哪吒故里的故事,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两岸文化交流佳话。这段历史,宜宾当地很多人都知道。1990年,台湾嘉义市南天门太子宫主持黄樟,因连续多日梦见哪吒指引其寻找“翠屏山哪吒洞”而决心展开寻根行动。他组织了一支50人的“寻根访祖旅游观光团”,先后辗转南京、自贡等地,最终在四川宜宾翠屏山发现与梦境高度吻合的哪吒洞。洞内供奉的哪吒塑像左臂断裂,与黄樟梦中“修复断臂”的指示完全一致。
1991年1月,台湾寺庙整编委员会派专家李灿郎赴宜宾实地考察;1991年7月,台湾道教协会会长罗光男、哪吒联谊会会长柯天爽率108人代表团再次考察;1991年后续,黄樟本人重返宜宾进行最终确认。两岸学者从地理环境、民间传说、古迹遗址(如陈塘关、龙脊石、金光洞等)以及民俗文化(如歌谣、祭祀活动)等多方面论证,一致认定翠屏山哪吒行宫为中国唯一的哪吒祖庙,并确认宜宾为哪吒文化的发源地。
台湾信众捐资,宜宾于1991年重建哪吒行宫,占地约1000平方米,包括山门、太子殿、哪吒洞等仿古建筑。此后,该行宫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每年吸引数万名台港澳及东南亚游客前来祭拜,仅台湾同胞累计已超2万人次;台商在宜宾投资超1100万美元,涉及旅游、文化等多个领域;2019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授予宜宾翠屏区“中国哪吒文化之乡”称号,进一步巩固其地位。
宜宾的哪吒文化并非凭空构建,而是与当地地理、传说深度结合。南广镇古称陈塘关,相传为李靖镇守、哪吒出生之地;南广河口的巨石被认为是哪吒所杀龙王三太子的骨骸;南广河因河道曲折得名,与《封神演义》中哪吒闹海的九湾河相符。
这一事件不仅限于宗教或文化认同,更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传承中华文化的情感纽带。自1991年起,宜宾与台湾宫庙协会建立了常态化交流机制,连续举办多届“海峡两岸哪吒民俗文化交流活动”,并衍生出“两岸情·李庄行”等文化品牌活动。
台湾同胞追寻哪吒故里的过程,通过梦境与现实的重叠、历史与神话的交织,展现了中华文化在两岸的深厚根基。宜宾凭借地理遗迹、民俗传统和官方认证,成为哪吒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传承地,而这一历程也印证了民间信仰在促进两岸交流中的独特作用。
梦境是很神奇的事情,到现在也是世界未解之谜。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作为太子宫主持黄樟,每天都在哪吒文化的熏陶下生活,梦见哪吒也不足为奇。但梦中的哪吒指引他到四川宜宾去,并且所见所闻和梦中高度吻合,这就匪夷所思了。哪吒之所以在中国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是一个英雄,一个不畏权贵、敢爱敢恨、打抱不平的英雄,而人间天上都需要这种英雄来主持正义。
喜欢哪吒文化的人,不妨买一本代言的长篇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之哪吒新传》,里面详细描述了哪吒的前世今生,文献里没有记载的哪吒故事,该书中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