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陶凯龙
在淘宝及拼多多网络电商平台,一些提供综评代写的商家承诺“每个省份都可代写”“原创填写不重复”“包过包拿高分”,多个商品的月销量达500多份,形成一种产业,与考试相比,综评的“人才筛选”作用还有待加强,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中考分数,通过应试获得高分仍然是主要追求目标,综评走偏变味,意味着教育评价改革仍需持续发力。(据《瞭望》新闻周刊)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造假,特别是有硬性需求的初中和高中学生,问题由来已久,甚至个别地方复印社、超市都能代填写综评,更有学校下硬性指标不惜违法违规让家长P图伪造学校荣誉证书填写综评。
在新的教育改革‘理念和实践中,五育并举”教育理念是为了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各种活动达到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评价指标展示全面发展成果,为学生发展指导、毕业升学、学校育人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和参考。这本来应该是家长欢迎、学生进步、学校乐意的好事,可为什么造假频发?甚至成为事事留痕,处处无果的形式主义?
综合素质评价是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学生的成长过程,发现和培育学生的良好个性,测试无法通过笔试的素质,包括创新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而素质教育则是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成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战略。为此在1985年5月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素质教育由此产生,随后连续六届会议都有强调,特别是第五届全国教育大会指出坚决克服五个“唯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而传统的应试教育总是把青少年儿童分为三六九等,排名,考评结果与金钱、荣誉、称号、升学、分班等功利性指标直接挂钩,强调单一的量化考核,将素质教育成果窄化成考试高分、奥林匹克竞赛获奖等,导致学校越来越功利、世俗、肤浅,缺乏应有的宽度、深度、厚度。
同时,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组织的外部考评处于强势地位,加剧了学校之间的不当竞争。
所以,在人才选拔的问题上,促进教育公平,科学选才,必须对以考试分数为唯一录取依据的招生模式进行变革,综合素质评价就是其中之一,而弄虚作假、诚信危机、招生腐败也一定会出现,但是对于整个教育改革来说,没有退路。
为此,在2014年1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要求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同时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常态化实施,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但是实际中,因为监督主体不明确,监督内容偏模糊、监督主体运作机制不清晰、监督环境诚信文化缺失等原因造成部分地区综合素质评价的失控和混乱,而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监督机制的公平公正要明确行政机关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确定综合素养考核的指导思想,力求培育“完美”的人。
第二,明确和规范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在这方面,应具体到个人,使每个督学都有事可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第三,要改变传统的监督模式。完善监督内容,加大监督力量,增强监督效果,具体措施要在监督条例中确定。因为监督条例一经产生,即表明教育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规范的内容及形成的权威和导向力,政府部门和教育管理机关应当高度重视,做好宏观干预与控制。
第四,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对综合素质测评活动开展得好的地方,政府有
关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并树立典型;对在综合素质测评中“有意识地触犯法律”造成刑事犯罪的情况,由裁判机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为了保障综合素质评价过程的公正与公平,防止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中的逻辑紊乱与对考试制度改革的异化,要有效发挥并切实落实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监督作用,这是当前有效衔接综合素质评价和高校招生的最有效支点与必由之路。
如果综评是假的,首先,明确的是,伪造或变造综评文件属于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规定,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此条款同样适用于综评造假行为,因其涉及伪造或变造证明文件。
在综合测评或评选活动中弄虚作假者,行政处罚通常按照考试作弊处罚: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考试作弊处理:取消成绩:当次考试各科成绩无效,若涉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则当次成绩无效。 暂停考试:情节严重者(如组织团伙作弊、向考场外发送试题信息等)可被暂停参加国家教育考试1-3年。 取消录取/入学资格:在报名阶段作弊的取消报考资格;入学前或入学后发现作弊的撤销录取/入学资格,并可能注销学籍。 刑事责任:若构成犯罪(如威胁考试工作人员),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从社会诚信与契约精神讲,诚信是道德的最低要求,也是学生、教师、家长及全社会的最低底线,试想一下,如果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全部造假,那素质教育有何意义?
好在总有变化:如海南省教育厅2023年底印发的《海南省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管理办法》指出,教育行政部门将不定期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建立学校诚信A、B、C、D、E五个等级,凡由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材料弄虚作假被举报且经相关部门核实确认的,学校诚信等级下降一级,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所以,笔者陶凯龙认为,综评不仅仅是一个评价,更是教育终极目标之一,真正成为一个人,一个有素质的劳动者,一定是以诚信为基础,造假注定是坑害学生的未来和前途,这不论是对学生、家长还是学校,都应该引以为戒,毕竟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分析能力,绝对能找到背后隐藏的虚假,到时受到惩戒是否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