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东北民俗风情


                                           文   陶凯龙


     东北是我的故乡,相信每一个出门在外的游子对于故乡的怀念都是由其特殊的地域文化和情感所难忘。


     而所谓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恐怕就是其独特的风景以及民俗风情吧!


     那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天然风情与文化。都是炎黄子孙,我想可能东北人更喜欢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因为东北人的特点就是实在.豪爽.好面子。


     曾经有一句民谣是形容东北的民风与民俗的:关东民俗二十怪 关东山神奇又古怪;窗户纸糊在外,草坯房子篱笆寨;用土打墙墙不倒,烟囱按在山墙外;大姑娘叼烟袋,骡马驮子驮大载;小伙跳墙狗不咬,大缸小墰渍白菜;养活孩子吊起来,说话满嘴苣麻菜。

媳妇穿错公公鞋,慢帐挂在炕沿外;歘“嘎拉哈”决胜败,反穿皮袄毛朝外;索勒杆子戳门外,马拉爬梨比车快;两口子睡觉头朝外,狐狸皮帽子头上戴;冬包豆包讲鬼怪,先摆四个压桌菜 。

     在很久以前,儿时的记忆里,寒冷时最深刻的体现。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冬季里,没有谁愿意出门,所以,因为如此有了东北人猫冬的习惯。

http_imgload

     火爆热闹的秧歌和二人转是东北人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或许在那个时代,艺术只是文人的专利,但是那的的确确是东北人心目中最快乐的表现。

     没有扭捏害羞,只有发自内心的宣泄,是对于远去日子的送别和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色彩艳丽的服装与夸张滑稽的表情是镌刻在人心灵深处的记忆,热闹的锣鼓声展现着关东人的豪情,渲染着白山黑水!


     热乎乎的炖菜和烈烈的烧酒,背后是一张张红脸庞。


     幽默的语言和性格的张扬,是东北民间民俗文化最直接的表现,没有人能够拒绝火热而真诚的情感,淳朴的人们心中只有发自本性中的善良,犹如纯洁哈达和碧空如洗不带一丝尘埃的蔚蓝。


     任何多余的语言和文字都是对它的亵渎!


     或许有人说,东北人比较土气。是的,土气是源自天然的,不加修饰原生态的表达,直爽不拖泥带水,这或许是东北人的形象。


     记忆里的东北空气是新鲜的,带着清新的气味,混杂着草木与河水的清香。夏天的绿和冬天的雪是东北人永远的骄傲。在这方水土上的人们,是与原始相互关联的,日夜与它相拥时一种境界。


     我时常在落日的余晖下,看着天边的夕阳走来牧童,在母亲急切的呼唤下,缈缈炊烟犹如散落的飘带,泥土与草木燃烧的味道是欲罢不能的乡愁。


     儿时的伙伴与岁月一同走远,东北人一些带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都被高速现代文明所淹没。


     时代就是这样,不会因为任何的牵绊而停留。不是岁月的无情,而是历史的宿命!


     青山绿水篱笆院已经成为遥远的成风记忆,现代化的都市文明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表现淋漓尽致,人的思想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尽管在人为的作用下建立的旅游特色反应东北民族民俗文化的度假休闲风景比比皆是,但是总是别扭的,原因就是少了原生态!而被称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在百年之后是否只能够在报刊和网络中体现呢?


     我怀念过去,不仅仅因为自己的恋旧情结和那方水土那方人,或者那年那月的故事,更是一份沉甸甸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