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际元:61岁伤残老兵 义守烈士陵园13年

                          陶凯龙

在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六家子镇八家子村有一座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包括抗日名将刘桂五将军在内的121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自2001年烈士陵园建立以来,当地退伍老兵张际元历尽艰难默默在这里义务守护了13年,面对质疑张际元表示“对烈士们无私奉献精神最好的传承”。


今年61岁的辽宁朝阳县六家子镇的张际元, 1973年12月入伍,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46军138师炮团。在部队,张际元从一个普通农村青年完成了到一个共产党员的转变。1974年实弹演习作训受伤致左髋骨折、股骨头障碍。1978年带着无奈和不舍离开了部队,回到家乡。回到家乡的第一年,张际元极不适应,已经习惯了军队的紧张生活,在农村里反而无所事事:“身体不好,种地啥的农活干得也慢。”


1979年,张际元所在的部队到了对越反击战的前线,家中的张际元万分羡慕:“如果我不受伤,我就能上前线了,当然,可能会牺牲,也可能立功,但当兵就是要报效国家。”张际元因为身体有残疾,只能依靠务农与打零工维系生活,“我那时娶媳妇都困难,直到30岁才结婚。”


结婚6年多,妻子因为癌症去世,留下两个年龄尚小的儿子,“又当爹又当妈的日子对于一个身患残疾的男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好在这些年我都坚持下来了!”张际元笑着告诉中华志愿者杂志记者。

psb

因为有着浓烈的军旅情结,张际元在外出打工时,偶尔会看到军营,每到这时,都会在军营大门外张望好久。到了重要节日,张际元都会穿上退伍时的军服。就在张际元以为自己与军队只能靠回忆来维系时,2001年,辽宁省朝阳县六家子镇烈士陵园落成,镇里的民政干部找到张际元,问其是否愿意去看护烈士陵园,“但暂时没有报酬。”张际元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由此也揭开了另一段生活。


刚落成的陵园占地15亩,埋葬有121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塔山阻击战中牺牲的烈士,因为当时没有水泥路面和阶梯,满是衰草,陵园坐落在阴坡,野草长得格外茂盛,张际元必须每天拖着骨折后的胯骨,骑着自行车到这里收拾卫生。208个环山台阶对于张际元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因为东北气候寒冷,后期修建的水泥墓碑和台阶不清扫就会开裂破损,所以要经常清扫,偶尔赶上雨雪天,台阶上布满雨雪,十分滑,常常是一边清扫一边扶着旁边的松树!”


没有工资收入,也没有福利保障,难免引来不理解和各种冷嘲热讽。最开始不理解的是张际元的小儿子,已经长大的儿子不明白父亲为什么每天都要去烈士陵园,尤其是在农活紧张的时候,家里的活都干不过来,但父亲却义务守护陵园。张际元每每到这个时候会告诉小儿子:“因为你老爸我当过兵。那些在烈士陵园里牺牲的战士都是20多岁,我20多岁的时候才刚入伍,而那些烈士已经为了国家和民族献出生命,我能给他们做的,除了能让环境整洁一点,还有什么?”


比家人更不理解的还有亲戚和村民,“也不给钱还天天去,这不是傻子吗?”张际元把这样的声音当作玩笑,“要不然怎么办?总不能天天跟好些个人解释吧,说我傻那我就傻呗。” 可是生活的困境有时会迫使他跟亲戚们借钱,亲戚们就会说:“你有守墓这时间,为啥不去城里打工?看大门一年也能挣点钱吧。”


只有这个时候,才会让张际元感到尊严受挫,“他们不懂我,他们不懂我。”当然,生活里并不都是嘲讽的声音,张际元的大儿子就支持父亲:“你去吧,家里的农活早干一天晚干一天没啥差距,我多干点就好。”更让张际元不孤单的是同村7个退伍老兵,“他们从来没说过我傻,反而羡慕我,因为我还能给烈士们守墓,还能继续体现一个老兵的价值。”而至今张际元和儿子挤在20多年前修建的屋顶漏雨老房子。


张际元也在守墓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人生价值。烈士陵园距离八家子村并不远,虽然在随后的几年,烈士陵园里先后铺上了水泥阶梯和一道围墙,但一米多高的围墙根本挡不住顽皮的孩子。有一次张际元发现办公室的玻璃被打碎了,打碎窗户的人就是村里的一个孩子,才14岁。最开始张际元吓唬孩子说因为破坏公共财物,要把他交给派出所,没想到孩子完全不在乎。经过详细了解,张际元才知道,这个孩子由于家庭困难早早就辍学了,父母身体也不好,根本无心管教。


张际元开始找一切能跟这个孩子交流的机会,给孩子讲长眠在这里的烈士的故事,讲述自己对军营的坚持,“孩子能听懂,都说孩子是一张白纸,只不过这张白纸上有了灰尘,我只是把灰尘擦去而已。”慢慢的,张际元发现孩子听故事时不再嬉皮笑脸,也学会了安静,“后来我在园里割草的时候,孩子都会来帮忙,为了鼓励他我还让他把园里的蘑菇采回家,但他从来没采过。有时候我来晚了,还能看到这个孩子帮我看陵园,不让放羊人把羊放进陵园里。”


因为张际元生活困难,近几年,镇里每年还能给他300元或者500元作为一种补贴,虽然钱不多,但是足够买瓶水,这对于张际元来说也是政府对他的认可。


今年7月起,烈士陵园守护要设立公益岗位,每个月有1200元的收入,但是至今并未兑现,不仅如此,当地还有一些人惦记这个即将有收入的公益岗位,有人甚至拿张际元身体有残疾为由四处游说。


“其实拿不拿这钱也无所谓,守护烈士陵园本来就是我心甘情愿的事情,我都在这里做了13年了,对这里很熟悉,有时候干活干累了,我会数着这里208个阶梯,如果别人来守护,对这里的情况不熟悉,那我还会继续过来。比如冬天,一定要雪停了就立刻除雪,因为这里是阴坡,不及时扫雪,结的冰会把水泥路面冻裂;下雨的时候也一定要过来垫土,否则泥水会带着石块从山坡上滚下来。!”


记者在烈士陵园看到东北军将领刘桂五将军的墓碑,查阅资料得知刘桂五1902年出生于热河省凌南县八家子村(今属辽宁朝阳县八家子镇),1924年到宋哲元部当学兵,后入热河白凤翔部任排长、少校连长、上校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奉命撤入关内,先后在河北、陕西和甘肃等地驻防。1936年12月18日,西安。东北军骑兵六师十八团上校团长刘桂五接到张学良捉蒋密令,他言听计从。西安事变后,刘桂五被授予少将军衔,并担任国民革命军陆军骑兵第二军六师师长。 1938年4月22日为掩护著名抗日将领马占山与日军激战时牺牲,侵华日军将刘桂五将军遗体的头颅割去运回东京,泡在福尔马林溶液的玻璃瓶里做战利品在日本展示。当时的中国政府追赠刘桂五为陆军中将。一年后马占山率部再出大青山,为刘桂五重建陵墓,穿石为忠烈祠,并立“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以作纪念。1961年7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追认刘桂五为革命烈士。


说起刘桂五,张际元表示他们之间还有亲戚关系,“他是我叔伯舅姥爷,我从小就知道他的英雄事迹,从那时候起,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当兵。我也希望一直守护下去,死后能埋在这里,虽然我不够烈士,不会埋在陵园里,但埋在陵园旁边也行,那样就代表着我还在守护着烈士们。这些年,我感觉国家越来越重视烈士了,这几年不但修建了围墙,未来还要修建纪念馆。这些烈士,不该被遗忘。”


就在记者采访结束后,太阳已经偏西,落日的余晖把张际元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感谢丛治国对本文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