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热线的“许愿池化”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文  墩爸

透过舆情看本质,12345热线的“许愿池化”及考核要求100%回访满意的“不切实际”,才是造成为找儿童电话手表翻找8吨垃圾事件的深层次原因。

而这个根子问题不下定决心解决,接下来这类大量浪费行政资源的事件还会源源不断地出现。这篇,简要讲讲。1.几乎无审核让很多违反常识、违背常理的无效意见进入了“接-转-办”系统。

640

从当下各地的机构设置情况来看,像“12345”这样的社会信息接收平台,都是相对独立设置,且与转办单位相对“隔离”,一来是因为市民意见、社会信息随时到来,接电话、转信息、督回访等工作量巨大,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完成;二来则是因为只有与转办单位相对“隔离”,才能避免相关部门“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有助于形成内部监督。但同时也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即“反正不是自己的事,转下去总比没转下去要安全得多”,于是为了避免给自己带来麻烦,哪怕明知一些意见不切实际,甚至荒谬,也会转给相关部门办理,这就在客观上导致了诸如“建议取消教师节”“翻找8吨垃圾找儿童手表”“禁止教师给自己子女补课”这类近乎荒谬的意见进入了十分严肃的政务“转办”系统。

2考核指标过度完美化和不切实际化间接滋生了相关土壤。分析认为,诸如100%满意、100%办理、100%答复等考核指标设计,虽然看起来很完美,但不符合实际,这是因为任何一个工作,都不可能做到100%“完美”。相关部门为了避免被上级部门考核扣分、通报批评,就会想方设法地去达到这一系列不切实际的“100%”考核结果,这就更加滋长了一些人员将市民平台视为“许愿池”的行为倾向,客观上了造成了“劣币意见驱逐良币意见”的恶性循环,进而侵占大多数网民表达正常诉求的渠道资源,降低政府部门集中精力处理有效诉求的时间效率。 

3.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工作建议。一是引入由市民监督员、行风监督员、新闻媒体、人大代表等各方人员组成第三方专家委员会,定期不定期对平台提交的疑似无效帖文、恶意投诉、不切实际意见进行第三方评估认定,给出是否继续下发至职能部门、基层单位的集体意见。二是建立信息定期通报制度。为防止相关帖文流转过程中可能存在“故意不通过”等暗箱操作问题,由平台方定期通过政务官方平台向社会通报不予通过帖文内容情况、不予通过理由等相关内容(涉密内容除外),以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加强问政平台审核人员培训。平台审核人员,是帖文流转审核的第一把关人,应当具有主动配合筛选把关的意识和对基层工作较为熟悉的业务能力,不能存有“反正不关我事”“反正是部门回复”等置身之外想法,要真正把心放进去、用心干下去。(来源:墩墩舆情课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