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陶凯龙:十四年未沦陷的“中国地” 不屈的精神值得传承


慈善公益报----公益在线(公益记者 李国鑫 付成君)朝阳讯 仅仅住着100多户农民的辽宁省朝阳县清风岭石明信沟,在中国人民抗日斗争史留下了光辉一页,十四年未沦陷的“中国地”彰显出中国民族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的精神,值得铭记和传承。


近日,公益记者与抗战史研究员、作家陶凯龙应黑嘴鸥保护协会素质教育学校邀请,在纷杂的史料中找寻那段鲜为人知的传奇历史,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添砖加瓦。

psc

“九一八事变”后,侵华关东军在东北极力扩张,1932年扶持前清退位皇帝宣统(爱新觉罗.溥仪)建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反动统治同时,伪满国军及警察积极配合关东军清剿抗日力量,这也是关东军“恢复全满治安,巩固和确定国家基础”的既定目标,经过充分准备,于1933年侵占了全热河。


朝阳地区处于热河省东部(今隶属辽宁省),是热河的东大门,是关东军侵占热河的必经之路,所以当年斗争极为激烈。


从1932年3月开始,关东军便动用飞机不断在朝阳、凌源、赤峰等地侦察、散发传单甚至扔炸弹恐吓,制造恐怖气氛。

psc (1)

1932年3月21日,关东军动用武装士兵乘装甲车沿锦州至北票试探挑衅,在义勇军袭击下退回。


同年4月4日派飞机散发传单并派装甲车随客车袭扰,5月,关东军武装占领了朝阳寺。6月21日,关东军一部从锦西(现辽宁省葫芦岛市)入侵朝阳县境内,在二车户沟和龙潭沟交界处熬到王震与赵清泉领导的义勇军和当地民团的截击,伊藤等23名关东军被打死,余者逃窜至曹杖子后山时被石明信沟王文福(王老凿)民众武装击毙2人,缴获步枪两支,剩下6人逃回锦西。


经过几个月的袭扰和小规模的试探性战斗,1933年2月25日,关东军经过战斗全面占领朝阳县,从此,朝阳地区沦陷为日寇之手,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


关东军侵占朝阳后采取以华制华的政策建立伪满政权,实行蒙汉分治,成立治安维持会和警察局并用保甲制(每10户为一个牌,20户为一个甲,每区为1个保,全县共建6个保,58个甲),被称为“皇帝陛下警察官”的警察头戴高帽,脚蹬马靴,腰胯洋刀,手持棍棒,奴性十足的耀武扬威并欺压人民。


与此同时进行文化入侵,用协和会深入乡村、学校、工厂等宣扬“天皇圣意”“大东亚共荣圈”,身穿协和服,吃着协和饭,开展思想战,为关东军宪兵提供情报,残害人民,名目众多的税务和疯狂的经济掠夺让百姓苦不堪言。

psc (2)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朝阳县清风岭,这里的人在王文福(王老凿)的带领下不承认伪满洲国的统治,伪满洲国的法律在这里也不生效,经过十多年的斗争,称为东北全境唯一未沦陷土地,被称为“中国地”。


王文福绰号(王老凿),中等个,偏瘦,腰板直,喜欢穿一身蓝土布裤褂,走起路来健步如飞,经常携带一把带木壳的手枪,世代居住10多平方公里的韩杖子村,历代务农,他目不识丁,性格暴烈,办事死“凿”,所以被人起绰号王老凿,他们亲兄弟4人人们就习惯称呼为“二老凿”“三老凿”,王老凿三弟王文祥曾在黑龙江闯荡绿林并参加抗日义勇军,受挫后回到家乡将经历讲给王老凿,其受启发很大。


东北人口基数很复杂,由于早年闯关东的缘故,这里有许多"老乡会"之类的组织,而且绿林江湖气很重,大大小小的武装势力超过一百之数不在少数,王老凿成为朝阳一带石明信沟武装力量的头目。


王老凿面对关东军侵占朝阳的现实,决定退守石明信沟,和日军僵持。为了表明抗日决心,石明信沟村民采取的抗战策略是抵制日伪的法规,不主动出击,如果日伪派人来进攻,人少就打,人多就撤到山洞里。


于是,日伪军任命大汉奸姜廷相和金廷泉率领700多人,设立10多处监视点,围困包括石明信沟在内的数个村庄。从1934年开始,日伪军陆续发动了多次大规模行动,目标直指石明信沟。


从1933年到1945年的12年里,日伪军警曾多次对石明信沟进行血腥讨伐和围剿,规模较大的就有5次,1934年6月1日拂晓,300多名日伪军闯进石明信沟,很多人慌忙逃往沟内,王老凿三弟王文祥不幸被杀害,其堂弟王文儒躲在玉米杆内也被关东军搜出,一同杀害。在石明信沟第一次被围剿后,王老凿联合李树珍领导的抗日武装袭击了东沟汉奸地主张文广的张家大院,以示警告。


同年12月17日,日伪出动重兵进入沟内烧杀抢劫并将王景山、温志祥等21人抓走,第二天带回到沟内引诱王老凿未成,全部用刺刀杀死并在沟内清剿了6天,此次共有34名群众被杀,尸体被焚烧,附近的韩杖子、孟杖子、西南狗3个自然村200多间房子被烧光并抢走了全部财物。


王老凿没有屈服,重建家园,拒不投降。日伪当局多次威逼利诱,王老凿不为所动。

psc (3)

1935年冬,关东军骑兵在汉奸的带领下再次进入石明信沟烧毁了所有房屋,好在好心群众及时送信,逃过一劫。


1938年11月26日,30多名关东军在秋收之际闯进石明信沟,双方发生枪战,关东军死亡两人,王老凿三儿子王俊峰牺牲。


1939年7月19日,关东军军官鸠枝带领100多名日伪军和警察进行围剿,遭到顽强抵抗,后退兵。


1940年后,日伪军采取集家并村将石明信沟划为无人区,赶走附近村落居民并设立警察分所封锁围困,妄图用经济封锁方式迫使王老凿投降。


王老凿先后在沟内自种棉花、自己纺织,开设油坊,鞋帽铺,自给自足,成为一座世外桃源,一些沟外群众也偷偷与王老凿交换购买生活物品,一些警察分驻所也同情王老凿反而成了他的耳目,甚至有的警察分驻所所长认王老凿为干爹。


1944年下半年,伪吐默特右旗公署总务科长何石葛都仍前往石明信沟劝降未果后,1945年7月15日,80多名日伪军、警察再次进沟讨伐,因为事先得到消息,群众撤退,日伪军将全部住房烧毁、墙壁推倒,挖出地基,磨盘砸碎,水井填死,并烧了8天,杀了76岁老人韩守昆后撤退。


在此期间,我党曾经多次与王老凿取得联系。


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王老凿和村民们宁死不屈,一次次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就这样一直斗争到了1945年,迎来抗战胜利,实属不易。

psc (4)

作家陶凯龙表示:王老凿带领村民以此方式反抗日伪反动统治,是中国民众自觉的、不屈的反抗精神的生动展示,对于后人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自立、自强才有自由、尊严,这是亘古不变年的道理,正义依靠每一个追求自由、平等的人努力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青少年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为之努力,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辉煌、幸福,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