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文化艺术,军旅词作家李成福有自己的坚持和标准,“有生之年,我绝不复制、不抄袭,志在生产文化,不做文化的搬运工!”

1

近日,公益在线副主编陶凯龙在上海走近著名军旅词作家李成福感受它的艺术人生和爱国赤子情怀。

李成福的艺术生涯,始于学生阶段,在部队历练中得到升华。早在初中阶段,李成福就展现出在音乐方面的兴趣——当听说口琴被称为“乐器中的轻骑兵”,他凑钱买了一支,成为班上第六个拥有口琴的人。那时没有老师指导,李成福自学口琴。“咪”是他吹出的第一个音符,而《北国之春》是他吹出的第一首完整的歌曲。他的学成速度超过了其他同学,显然有个人天赋因素。

年轻时李成福的爱好广泛,上高中后,他又疯狂地迷上了文学。李成福在作文本上写下了个人第一部中篇小说——《那年我十八岁》。

十八岁的李成福,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已经非常清晰——成为一名作家。但这种想法当时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家里人更希望他考上中师,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即便如此,已经对文学痴迷的李成福,仍旧执着地坚持每天创作。

进入部队后,李成福第一次接受到更高等级的音乐教育和专业指导,开始尝试学习铜管中音号。他的职业生涯,也是从音乐遇上文学的那一刻开始发生转折、越发清晰的。

在24年军旅生涯中,李成福先后做过部队广播员、报道员、演奏员、研究员、教导员、创作员,文职工作,文化范畴。李成福认为自己的一生就只干一件事——用文字去生产文化。

2

在李成福看来,与观众产生共鸣是艺术作品的灵魂。20世纪初,宁波市公安局邀请李成福作为编剧讲述一个烈士的故事,希望观众落泪是公安局提出的要求。随后李成福展开了与烈士的同事、战友长时间、高密度的沟通交流,最终呈现出一部30分钟的情景音乐剧。

“据说是演员排一次就哭一次,原本计划只演一场,但因反响不错,宁波市公安局决定加演几场”,现场的情况李成福是后来才知道的,凭借作品取得积极反响,这令他倍受鼓舞。

2013年,李成福从部队转业。在银行办理结算,当工作人员将他的军人保障卡剪下一角时,李成福仿佛觉得心被狠狠剪了一刀。他知道,这一剪,就是终结、更是归零,之前的岗位将被人取代,之后的履历将重新填写。

3

很多战友劝李成福还是谋一份稳定职业,以扩大交往、积累人脉、整合资源。对于有建设性的建议,他毅然采纳。厚厚的获奖证书复印件、五年从事编辑的经历、一大摞文艺作品成果,自然引起了一些企业的关注,我也有意参加了几次应聘面试。但公司的坐班制、打卡制显然制约了创作时间和空间,最后决定,既然自主,就自主到底。

4

李成福一直认为,当我们听到国歌热血沸腾的时候,这就是文化,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育我们听到国歌必须激动,但国歌的确会时不时让我们兴奋。所以文化绝不仅仅是文凭、学历,也不仅限于知识、学识。真正的文化,应在血液里流淌、在骨髓里生长、在灵魂里主张,因此文化是源动力;真正的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学识、不是墨守成规的学究、不是单一目的的学历,而应在传承中创造、在创造中升华,因此文化是创造力;真正的文化,还应启迪心智、促进养成、晕染快乐、汇集力量,因此文化是凝聚力。源动力、创造力、凝聚力,是文化的基本属性,三者彼此作用,相互关联。

因为多年对文学的坚守和对文艺的执著,李成福决定继续干自己的老本行——创作与策划,为文化建设添砖加瓦;继续把对生活的感悟交给文字表达,以期在视觉和听觉里激起几圈涟漪;继续在一棵树上垂吊、在两性之间徘徊、在三度空间挣扎。

2013年,李成福受邀担任了大型电视连续剧《红头船》编剧。为了《红头船》能准确讲述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的碰撞交融,承载儒家思想和闯海精神,再现中国第一代海商鲜为人知的流浪史、拼搏史、创业史,演绎一代海商的生存智慧,他一头潜进书海,向历史请教。逛书城、进图书馆、上网浏览,所有关于明朝和清朝海禁、海盗、海战、商战的书籍史料汇聚一堂。为郑和七下西洋铺开的海上丝路放纵情思、为海禁政策让中国与世界海洋文明失之交臂扼腕长叹、为中国有海无防任列强随意践踏悲愤不已。为了从岁月的河床上挖掘沉淀,李成福和总制片薛文强先生等一行到潮汕、去泉州、登六横、访宁波,举凡明清时代与海商有关的海港,都一一朝拜。历时两年,抛开所有,放空一切,专注《红头船》,最后用三十多万字笔记、十万字分集大纲,构建成一树文化风景。由于社会上商战题材同质化严重,为防止撞车,他们决定让《红头船》暂时搁浅,重新梳理素材、确定方向,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投入到新一轮激活灵感中。

李成福提出的两性,就是把个性写成共性,把共性写出个性。个性是个人经历的,是不可复制的;共性是人人都会经历、随处可见的。如果把个人经历的写成仿佛大家都在经历的,就会引起共鸣。若是把别人司空见惯的写到别出心裁,让人眼睛一亮,就是个性表达。徘徊在这两性之间,尽可能用最简洁的语言做最精确的表达。

2015年,上海市北初级中学合唱团约李成福写一首适合学生唱的歌,准备参加比赛。学生题材非常难把握,表现学生喜欢学习,那肯定不现实;劝诫学生珍惜时光,怕有说教之嫌。离约稿规定时间越来越近,李成福却一次又一次否定自认为过得去的选题。一天早晨,他送孩子上学,回头对他说,可以把昨天的知识点再默想一下,一日之际在于晨。这句话讲完,他灵光乍现,几个星期的死胡同豁然开朗,飞翔的文字在川流不息的汽笛声中扑面而来。

5

从家门口到校门口15分钟的路上,一首《布谷说》一气呵成:“一年之际在于春,布谷,说勤奋耕耘最靠谱,一日之际在于晨,布谷,说金色年华莫辜负。头悬梁,锥刺股,孙康映雪在读书。磨铁杵,下功夫,凿壁偷光好刻苦。闻鸡鸣,又起舞,马良树枝也画图,移太行,背王屋,滴水穿石透千古。”

校长、指挥、作曲老师拿到这首词,赞口不绝,一字未改,马上启动作曲程序,并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文化产品。反观《布谷说》,里面没有新思想,全是用典,高密度地用典,把传统文化里的励志形象集中排列组合,以布谷的口吻轻松吐露,让人所共知的故事个性张扬。这一过程,是对各种积累的提纯、对所有资源的开采。

李成福提出三度,是指角度、深度和高度。在部队期间,一般偏向命题作文,意象永远绕不开大海、水兵、甲板、战位、军旗、浪花、小岛、深蓝、飘带,绕不开忠诚、使命、光荣、信心。只要把组织设定的题目完成漂亮就可以。转业之后,创作范围不断扩大,经常为学校、医院、公安、工商、税务、银行、电信、电力创作歌曲,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语汇,不同领导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必须要有更主动的应变能力。他开始在角度、深度和高度这三个维度中反复揣摩,并将其比照文化生产过程,让每一次创作,都能离目标更近。角度,就是切入点,再绚丽的文采不如一个好角度;深度,来自独立思考,形成金句或警句,作为词眼;高度,指的是立意,立意高就能提高命中率。

2014年,受江苏太仓帕米尔老兵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勃先生之约,为中华玉圣陆子冈创作一首歌。陆子冈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雕刻家、琢玉工艺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自己名字为玉命名的琢玉巨匠,每件玉器都会落下子冈款。数百年之后,陆子冈雕刻技艺仍属绝技,难以仿效。李成福从三个维度中找到了平衡,顷刻写下了《千古绝唱》:“你刻刀一把,玉石一方,描龙画凤刻一片天地吉祥,你匠心一颗,巧手一双,让玉石灵性神采飞扬。你刻山山雄壮,刻水水悠长,玉盘玉杯,尽成千古绝唱。你为玉添彩,玉为你闪光,刀锋刻响了子冈也刻响太仓。”蔡董事长收到歌词后,异常兴奋,马上从太仓赶到上海,以酒致贺。举杯之时表示,之前已经请各路词家写了30多首陆子冈的词,却无一首满意。而眼下的这首《千古绝唱》,画面清晰可见,形象呼之欲出,切口小、场景大,既有深度,又有高度。

李成福默然思忖,在三度空间的挣扎,能获得相当程度的解脱。后来,《千古绝唱》被海外同胞史编辑委员会国际交流部特别推荐,荣获2015年米兰世博会“世界优秀传统文化最具影响力人文歌曲金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5年7月29日,由上海音协音乐文学专业委员会和上海普陀区文化馆为李成福举办了《致上海》原创歌词研讨演唱会,来自音乐、诗词、美术、书法等多个领域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对李成福的歌词作品进行研讨。

演唱会上,著名歌唱家廖昌永通过视频这样点评他的作品:深入生活、感情真挚、意境优美。著名歌唱家吕继宏为其点赞:特别执著、特别自信、特别有想法,创作了大量反映海军生活、抒发水兵情怀的优秀作品。《致上海》中《献给苏州河的心灵朗诵》(组歌22首),从一名新上海人的角度,表达对上海城市精神的真情解读,对上海母亲河——苏州河的深情依恋,对上海地缘文化和海派文化的积极实践。

李成福多年来热衷于公益事业,不论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还是建党百年纪念活动,他都以手中的笔,书写最美的旋律,讴歌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以正能量鼓舞人。

2021年,李成福以创作室主任的身份,正式受聘于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上海双拥艺术团,以弘扬传统为己任,以穷尽创意为使命,以生产文化为方向,致力于打造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的文艺作品,竭力为文化添砖加瓦,而不仅仅是锦上添花,从根本上做到了只生产文化,而不做文化的搬运工!

李成福简介:

李成福,四川南充人,词作家,编剧,策划。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上海市音乐文学学会理事。先后在国内各级报刊和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等媒体发表、上演各类文学、文艺作品千余篇(件),曾为上百台专、主题晚会策划或撰稿。在全国、全军比赛中获奖三十余次。为学校、医院、公安、工商、税务、银行、电信、电力等数十家行业系统创作歌曲。著有诗集《无奈亦相思》、《我是战舰》,歌词集《蓝色兵心》、《幸福家书》。2015年在上海成功举办《致上海》个人作品研讨演唱会,全国数十家媒体报道关注。

先后担任:上海江南造船厂建厂140周年主题晚会创作撰稿;神威计算机研究所成立60周年主题晚会策划创作撰稿;海军东海舰队成立50、55、60、65周年主题晚会策划创作撰稿;海南省三沙市成立3、4、5周年主题晚会创作撰稿;海军上海基地成立30、40周年主题晚会策划创作;海军某驱逐舰支队成立60、65周年主题晚会策划创作撰稿;上海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成立60周年主题晚会策划创作;浙江美盛集团中秋晚会主题晚会策划创作撰稿;建新赵氏集团35周年主题晚会策划创作撰。

获奖情况:歌曲《陪着你慢慢长大》(刘乐作曲)获中国文联、中国音协2018年度音乐精品工程奖;歌曲《蓝色兵心》(杨晓冬作曲)获第四届全军战士文艺奖创作一等奖;歌曲《再见吧军校》(雪野作曲)获中国电视学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届中国原创歌曲“十大金曲”二等奖; 歌曲《海浪花》(与薛振川合作、黎杰作曲)获第五届全军战士文艺奖创作一等奖;歌词《快乐运算》获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儿歌曲比赛一等奖;歌词《为祖国守岁》获中国音乐家协会词曲比赛创作一等奖;歌曲《天海蓝》(刘凯作曲)2010年获浙江省新人新作奖创作一等奖;歌曲《上海等你来》(张伟民作曲)先后获第五届全国校园文艺汇演暨第十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一等奖、上海市科普文艺展演特等奖、上海市新人新作奖金奖、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优秀节目奖;歌曲《一碗姜汤》(敖长生曲)获全国武警文艺汇演创作一等奖;歌曲《爱是我的眼睛》(赵光曲)获全国特殊学校学生艺术节创作一等奖;歌曲《老师的黑板擦》(朱良镇曲)获全国中学生合唱艺术节创作金奖;歌曲《梦想飞翔》(刘凯作曲)获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歌曲《千古绝唱》(沈冬生曲)获2015米兰世搏会世界优秀传统文化最具影响力的人文歌曲金奖;歌曲《亡羊补牢》(马义平曲)获2016上海国际科艺展演一等奖;歌曲《因为所以》(马义平曲)获2017上海国际科艺展演一等奖;歌词《思念滴滴滴答答》获2018上海新春新作全国征歌比赛一等奖;歌词《信仰》获2019上海音协“我心中的歌”征歌比赛一等奖;歌曲《科普说》(马义平曲)获2019上海国际科艺展演一等奖。(陶凯龙)